Banner
WHAT’S NEW

最新消息

媒體報導
2025-11-20
在新冠疫情中意外崛起 元樟佈局農業與生技黃金雙主軸

元樟董事長蔡宜儒博士專注於生技領域多年,並開發出農業介質的運用,未來公司的營收成長可期。

 

今周刊報導

 

在屏東潮州佔地8甲的蘭園,其園區一角另有2間獨立的溫室與廠房,溫室中種植著蘭花之外的農作物,實驗並觀察利用農業介質培育的生長狀況;而廠房則正建置著5條生產線,到年底落成後,預計一年可以生產超過2.5億顆農業介質。

 

元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蔡宜儒說,「其中900萬顆就地供應給屏東地區的蘭園,此外台灣前五大蘭園都已經在排隊中。」為何受蘭花業者青睞,蔡宜儒拿起命名為 SeepPlug的咖啡色介質說,「這介質除了保水、透氣、可降解等特性外,且分成1.7吋、2.5吋及3.6吋不同大小,小尺寸的介質可以機械手臂操作,直接套進大尺寸的介質中,可大幅節省傳統包覆水草介質的人力成本。」

 

農業用介質專攻高經濟作物,成為元樟首隻金雞母

 

業者指出,使用傳統水草介質仍有雜菌的問題,且水草進口價格愈來愈貴,貨源又被越南等種植大國壟斷,台灣取得不易。因此蘭花業者一直在尋找可以替代水草的介質。雖然荷蘭、美國皆有大廠製作農用介質,「但他們只有1.7吋單一規格,等到蘭苗長大要換盆時,還是需要人力改用水草。」而元樟的介質除了產品規格齊全,且介質品質更優於荷蘭等國家,讓蘭園「一年包含人工、原物料等可節省近50%的成本,且育苗到出貨的時間,從15個月縮為13.5個月,可完全符合客戶的需求」,蔡宜儒說。

 

元樟近年積極參加國際展會,不僅台灣的蘭花業者排隊等待中,還吸引到日本、越南與中東的業者,「已有專供歐洲市場的越南蔬菜種植大廠積極洽詢。」蔡宜儒說,「SeepPlug的成分為泥炭土與椰纖,以及少許可分解的結合劑,但我們還是花了3年,只為了找出像2025年因諾貝爾化學獎而備受矚目的『孔隙結構』,讓SeepPlug像泥炭土一樣保水,又像椰纖一樣透氣。」

 

元樟的SeepPlug形同是農業種植的高階晶片代工,除了讓保水與透氣達到完美平衡外,還能調控電解質,能為不同作物客製化,不但可以優化種植產出,以蔬菜種植為例,還可以提前一周收成,其特性吸引了不少國際買家的關注。


事實上,元樟不只是賣介質,還提供溫室配置、自動灌溉與智能監測的整合方案,讓整個系統可以應用到花卉、水果(番茄、草莓),甚至已經應用在中藥種植等高經濟作物上。蔡宜儒笑說:「日本是高端市場的指標,中東則是規模市場的入口,能同時進入這兩端,代表我們的材料真的具國際競爭力。」因此元樟明年將擴建到10條生產線,預估未來農業介質產量將增加到5億顆,帶來將近數億元的營收。

 

 

農業介質已成功在蘭花、蔬菜及水果的種植上,成效極好,也吸引了不少國際買家的關注。

 

 

自製台灣第一支抗生素,成功抑制新冠病毒

 

元樟生物科技成立邁入第7年,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出身的蔡宜儒,念博士班時是研究台灣特有的牛樟芝,當時台灣市場上充滿了牛樟芝產品,大家都在研究三萜類、多醣體、抗癌活性,幾乎沒有人注意到牛樟芝可能蘊藏的「抗菌潛能」。

 

對牛樟芝極為熟悉的蔡宜儒則另闢蹊徑,自行設計機台,再運用所學的生物分子萃取技術,從自己培養出的牛樟芝子實體中,運用綠色化學的概念,以不使用有機溶劑的方式,找到關鍵的數種成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甚至是殺死的作用,因此我雖然念的是植物病理學,但博士論文主題已轉到人體的病原菌抑制相關。」

 

他還自費去奇美醫院、成功大學化學系等實驗室,拜託他們將這個小分子抗生素使用在從人體分離出來的病原菌上,發現包括除了金黃色葡萄球菌外,還對大腸桿菌、黑黴菌、綠膿桿菌等都有著顯著抑制效果,可以避免抗生素抗藥性的問題,至此蔡宜儒開始著手創業,「以3萬元創了企業社,我想要做的是抗生素的原物料。」


「我最初的想法是想做抗癌藥物研發,但是對一個創業者,這是一個扛不起的負擔,同時剛好市場上包括浩鼎在內的生技公司,都面臨抗癌藥物研發失利的情況,我後來只針對抗微生物作為訴求,才順利募到8000萬元。」


元樟生技於2018年正式成立,並於2021年順利上興櫃(股票代號6864),蔡宜儒說,「這是拜新冠之賜」;2021年4月,元樟就委託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進行人類流感冠狀病毒hCoV-OC43體外抗病毒測試,發現編號YUAN-03的這款抗生素(候選藥),抑制病毒的效果達到100%。


同時,元樟也委託台灣大學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張淑媛教授,進行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體外抗病毒試驗,證實YUAN-03抑制新冠病毒感染率也同樣幾近100%。這極為亮眼的表現,引起學界與投資圈的注目,在承銷商大力支持下,元樟順利在興櫃掛牌。

 

 

候選藥物能抗菌也能抗病毒,登革熱、禽流感皆能有效抑制

 

在發現旗下候選藥對新冠病毒有抑制作用後,2023年,元樟生技再度攜手泰國瑪希敦大學微生物學系病毒學專家Arunee Thitithanyanont教授,與高雄醫學大學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兼熱帶醫學暨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王聖帆教授,投入禽流感藥物開發的行列,可望成為台灣抗禽流感的一大戰力。與此同時也與兩所學校合作測試抑制登革熱病毒DENV-2感染力,「有效性皆得到證實。」蔡宜儒說。


在候選藥的研發上,元樟皆有突出的表現,「但是藥物研發對小公司來說仍是沉重的負擔,元樟有意往早期授權的方向發展,我們將專注於早期研發,確認功效後,後期成果由大藥廠接手。」保守估計,候選藥物的早期授權金平均每支藥物達5000萬美元,目前元樟手上有超過3支候選藥物,因此未來潛力營收也相當可觀。


元樟的候選藥物雖有明顯成效,不過要在市場找到買家並非一蹴可幾,蔡宜儒對此念茲在茲,在藥物研發期間,他因為經常跑醫院關注抗生素的實驗,發現醫院有不少糖尿病患者傷口很難癒合,「剛好那時候我的阿嬤也因長年臥病在床,尾椎附近的褥瘡深可見骨,我看了真的很不忍心。」


於是蔡宜儒想運用自家的抗菌抗生素,結合敷料讓傷口可以早日恢復。結果,遇到發展上的挑戰,衛福部相關法規規定,凡添加藥用成分醫療敷料,都需通過完整藥品等級的安全與功效審查,相當於同時要跑進行藥品與醫材兩個專案的審核,「對一家中小型研發公司來說,代表巨額的成本與時間。」蔡宜儒說。

 

 

以醫療級敷料拉開戰線,創造應用面寬廣的生存之道

 

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蔡宜儒決定改用物理性機制與材料科學,開發純生醫級修復敷料,「利用原有的生物技術基礎,研究如何讓敷料本身具備保濕、透氣、促進癒合的能力,不依賴抗菌劑,也能提升傷口復元速度。」蔡宜儒分析指出,近年全球傷口照護市場產值達280億美元,其中泡棉敷料就佔了217億美元,而台灣市場每年消費額也達30億元台幣以上,其中全球最大的廠商為英國的Convatec。

 

敷料也是元樟積極開發的方向,除了一般傷患的治療外,寵物需求的商機也很大。

 

經蔡宜儒研究,「同類型產品仍有沾黏的問題,每次換敷料都要重新清理傷口,對傷者來說是極為痛苦的事。」因此蔡宜儒利用「孔隙結構」研發出多層次敷料:「上層孔洞細小且密集,用來吸收水分,中層則是孔洞大用來保水,因此把水分從傷口吸進來後儲存在中層,敷料就不易沾黏在傷口上,且吸滿液體後會產生微量壓力,形成『加壓療法效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這款產品還延伸出凝膠、防護噴霧與醫美面膜系列,在日本展會亮相後獲得高度關注,已有日本大型上市通路公司積極詢問,近期更將推出寵物傷口照護專用系列,「同性質的產品,用在寵物上的價格比用在傷患上高出非常多。」蔡宜儒說,前述的農業用介質,也是敷料產品概念的延伸,沒想到竟意外成為元樟爆發的起點。


「每一項研發,都是從真實需求開始。」蔡宜儒說,「我們從新藥研發走到醫材,再從醫材走回農業生技,最終是希望讓科技回歸生命本質。」走過長達7年的低調研發之路,元樟向市場揭開自己的神秘面紗,史提夫·賈伯斯 (Steve Jobs)曾說過,「你不可能預見現在的點點滴滴如何連結到未來;你只能在回顧過去時將它們連結起來。」蔡宜儒走的也是類似的路,在始終堅持的信念下,總能找到意料之外的新航道,為元樟埋下扎實的基礎。